從澳洲會計畢業回港後,一直很糾結到底要不要考會計師牌。
由於畢業後的兩份工作都不是跟審計有關,而是單純處理公司的日常帳目。
香港很多論壇的人的說,只是做Commercial公司帳目這種就不要去考會計師了,考了也沒有用,一般這種公司就不會付更高的薪水去請CPA,他們根本就沒這需要,隨便一個高中學歷家庭主婦就能做的事情,不用這麼專業。
問了身邊的會計同事(非管理層),他們沒有一個是CPA。因此實在糾結了很久到底要不要考,因為我明白,考了有可能用不上,太多人表示薪水上根本不會漲太多。
看了太多人的評價,沒有入到四大會計師行,前途就沒了。會計這行業真的是付出跟薪水不成正比。好歹也是個專業執照,居然薪水跟別的職業一點都比不上。
話說回來,2020年12月左右去CPAA網址了解一下,看到有免費的introduction webinar,抱著聽聽的心態,就預約了。
我一直比較擔心的是工作經驗的這一方面,因為要當CPA是需要有授權單位核證你的工作經驗,證明你除了知識上的部份,也擁有相當的工作經驗才可以申請正式成功會計師。
一直很擔心,Commercial的會計經驗不會被認可,所以參加這個webinar其實也是想讓我確認,到底Commercial的經驗CPAA認可不認可?
最後聽完這次的講座得出的結論有以下
- 過來人建議一個學期考一科 (當然你覺得自己能力許可,最多一學期考三科)
- CPAA是Open book (with mostly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and a few of Short Questions)
- Commercial 的經驗絕對沒問題,只要找到合資格的人幫你簽經驗就可
- CPA就是CPA,不要介意是經那一個公會考 (除非你是希望在香港執業,那就要考特定的會計師公會)
聽了以上,再加上工作日覆一日上班下班,覺得自己有需要持續性的學習,要不然人生停滯就很無聊。所以我決定就先試考一科看看。
我在澳洲的時候已經在CPAA有帳號,因此付錢的介面都顯示澳幣,所以有聯絡一下CPAA的員工幫忙轉換成港幣。
首選要考的第一科是Ethics & Governance。因為聽說這科最容易,而且可以先不用當CPAA member (就是不用先付學生會費就可以考),因此就是這一科了。
CPAA 報名考試都有 Early bird 早鳥優惠,然後我因為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報,最後就傻傻的在 Early Bird 後的期間才報 .... 就這樣白多付了快HKD800???
OK ... 報名之後,CPAA就會從澳洲把一本厚厚的Text Book寄到你家,你也可以到CPAA的Online Learning看E-Book。
看了別人分享的考試經驗大部份都是建議你從頭到尾的一字不漏的認真咀嚼,書就是重點,雖然有一些外在的練習可做 (就是收費教育機構的),但只是認真的把書看完,做筆記,考試就會過。
所以我本來的計劃就是把這本書在距離考試的2個月內讀2遍!
這個厚度,四百多頁在2個月內上全職的情況下讀2遍我真的是高估自己啦
有人分享他們在考之前2 - 3個星期把書看一遍然後就過了? 我的天!我考完覺得我絕對不可能… …
絕對沒那麼簡單啊!
就在開始讀Module 3的時候,我才發現CPAA提供的Online Learning!!!!!!!
是叫做Knowledge Equity的東西,他有很仔細的Study Plan,Lecture,Short Video to help you much more easier to understand the book!!!!
我真的是太後悔怎看完2個Module才發現這個好東西 一直想說大家都說書很重要,我看懂書的話我應該就都懂了吧?
結果我這個天資一點都不聰慧的,看完Short video才知道,我其實沒懂,也過目即忘
裡面每讀完一個小章節就會有Quiz,也會有Module Quiz,可以清楚知道自己實際吸收了多少,或是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真的是強烈建議大家不要忽略這個平台的幫助,It helps you to keep on track of your study and so much easier to understand when they are explaining the concepts in a short video with graphics and animation.
他也有resources 建議同學如何建立自己的 index,每個 Module 的 Summary這樣。
我一開始也有弄 Summary ,可是後來就沒打了,覺得實在要用很多時間去抽簡。
Index 也是我在最後2個禮拜內打完的。貼在書上的Sticky note pad 也是在考試前一天才弄上去,我真的是 ....
要不是我特地選在復活節清明節連假後的星期六考試,為了最後衝刺of course,再跟公司請了1天半的Study Leave,我看我還敢不敢這麼趕
CPAA會提供2個Mock Exam, 設定開放後想甚麼時候考都你自己控制,但他們是建議最好隔開2星期,這讓你有時間去再學習。
我知道自己進度落後,比自己預想要考1st Mock Exam的時間落後了一星期。考完得出來的結果是剛好落在Pass機率上最多,但也有不少的機率是會Fail
Fail真的不是Option,誰想Fail???
於是利用在復活節清明節的假期,把所有Lectures, Tutorial, Quiz, Short Video確保重頭到尾都要看至少一遍以上!
最後我在考試的前一天再考2nd Mock Exam,心臟不夠大的人真的不要學我。萬一結果很差,去考的心情就會非常糟糕。
2nd Mock Exam考得比第一次好,合格機率有提高到我相信自己應該可以過的程度。
Index 做完、2nd Mock Exam 做完已經快晚上10點多了,我才去洗澡,收拾一下明天考場的資料,準備一下零食就睡覺了
考場在旺角,早上9點多開考。我早上8點多到中心,想說有時間的話就再吃點東西再開始,因為考試要考3小時,很怕自己胃一空就開始不能正常思考。
結果簽到之後就直接進考場坐著,沒有給你等的位置 ... 嗯,沒關係,我有吃飽飽。如果中途真的肚子餓,有5分鐘可以給你休息喝水去廁所。
但是我覺得水瓶都不能放在自己桌上,實在是太不方便,每次喝水都要舉手。是誰想要花那時間等你從監考員桌子上拿過來又拿過去?
考完之後,我是不同意 Ethics & Governance 或是以MC 模式去考試是簡單的。
做好了 Index 可以幫你快速的找到一目了然的答案,但是若不是Straight forward的問題的話(大部份都是這種),我真的會考慮很多
Ethics & Governance 著重的解讀理論,再從而得出最適當的Judgement。
Judgement 這種東西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選擇之中最適合的,and of course based on the ground of accounting concept and theory!
我記得有一題題目是Choice more than 1 answers 的MC, 是說這間甚麼Industry的公司最近要有甚麼改動,所以某Committee的人選要改變,然後給你幾個選擇。
A跟B各自都有不同學歷,背景... 1跟2是要被替代的人
- 要A,不要2
- 要A,不要1
- 要B,不要2
- 要B,不要1
然後 Long questions, 他會用同一篇文章,以2 - 3個角度去變成 2 - 3個問題給你回答。
好處是你不用花時間去看新的問題,壞處是很怕自己回答的內容差不多,害怕自己到底是不是都亂回答了
至於考試使用的程式麻煩拜託去Knowledge Equity打開Tutorial來看看。
總括考試的經驗,我時間是夠用的,我是用盡最後一秒都在檢查自己不肯定的地方。
提早離開考場對我這種小笨拙來說,不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考完試差不多2個月後,成績公佈,我是飄過合格線的Pass,若果算成百分比就是65%
沒有考到更好的成績我是有一小點失望,但合格其實就很足夠,因為可以繼續前進了。
這成績是沒有甚麼值得proud of,但也希望給在看的你一點參考。
現在嘛.... 已經交了Membership application assessment before applying as an associate member 才能繼續報考試。
嗯,等CPAA審批完後,我要再思考甚麼是最適合的方案。
其實很多事情因為疫情的關係讓我沒辦法下很多長遠的決定.... 唉~再說。
謝謝考慮要考CPAA的你把這文章看完。
我是都沒找到很詳細的分享才決定要打這一篇,希望有解答到你一些小疑問。